新闻中心

「深安锂能」携下一代超充固态电池技术亮相CIBF2025,创始人杨晓光教授发表演讲

来源:深安锂能 | 作者:深安锂能 | 发布时间 :2025-05-19 | 767 次浏览: | 分享到:



2025年5月15日-5月17日,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&展览会(CIBF)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。展会聚焦电池技术革新与全产业链协同,吸引全球顶尖企业、科研机构及行业领袖汇聚深圳,共同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。超3200家国内外展商集中展示全球动力电池、储能电池、3C 电池、充换电设备及配套设施、各类电池材料、制造设备、动力及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等多领域最新进展与成果。CIBF2025展会期间,海内外专业观众参与热度显著,首日参观人数突破 13 万,整个展期观众流量达 40 万余人次,来自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及行业专家现场交流,充分展现行业发展活力。



深安锂能创始人、北京理工大学杨晓光教授携下一代超充固态电池技术亮相CIBF2025,并在开幕式主会场发表题为“高比能超充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与前景展望”的主题演讲。杨教授首先回顾了电池发展历史,指出能量密度是电池发展的永恒追求,每一次能量密度的突破都将催生新兴产业,现有的基于石墨负极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达到~300Wh/kg的能量密度天花板,难以满足eVTOL、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需求,亟需突破基于硅或金属锂负极、能量密度>350Wh/kg的新一代高比能电池技术。然而,高能量密度电池普遍存在充放电倍率性能显著下降的问题,为此通常需要依赖高活性材料以提升倍率性能,但这些材料的引入势必造成材料稳定性和安全性指数级下降,致使传统技术体系不可避免地陷入"提升能量密度必然以牺牲安全性和倍率性能为代价"的技术悖论,即存在所谓能量密度、充放倍率、安全/寿命的“不可能三角“。



针对上述挑战,杨晓光教授提出了材料-电池-系统-运维多层级协同的技术攻关方案,创新性地将团队此前研发的速热超充技术与固态电池技术相融合,在材料体系、部件工艺、系统运维等多维度进行创新,开发出兼具高能量密度、高倍率性能且本征安全性的超充固态电池产品,并现场展示了30Ah、400Wh/kg高比能固态电池的测试数据,相关产品已由深安锂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和销售。


深安锂能创始人杨晓光,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。长期从事高比能超充和固态电池研究,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、国自然面上等项目20余项,在Nature、Nature Energy、Joule等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,被引6000余次;发表全球首篇eVTOL电池论文;研究成果被全球50余家主流媒体多次报道,其研发的速热超充技术入选英国《卫报》评选的“2022年全球十大科学进展”。


深安锂能杨晓光先生发表主题演讲


深安锂能是全球高比能超充固态电池开拓者,针对当前电池行业能量密度、倍率性能与安全性难以兼得的"不可能三角"痛点,创新性地将速热超充技术与固态电池相融合,首先切入无人机、机器人等有显著电池性能需求的蓝海市场。基于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路径规划,未来逐步扩展至eVTOL、工程机械、新能源汽车等全场景应用领域,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市场提供高效、安全的终极电池解决方案。